服務熱線:0371-86002666
02
2022
-
04
商務部關于加快國際貨運代理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作者:
商務部關于加快國際貨運代理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商服貿發[2013]11號)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國辦發[2011]38號)和《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商服貿發[2011]340號),推動國際貨運代理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現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重要意義
國際貨代物流業是我國現代物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環節多,產業鏈條長,行業規模大。改革開放以來,國際貨代業在服務對外經濟貿易、吸引外資、擴大就業、發展現代物流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新形勢下,必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準確把握國際貨代物流業的內在規律和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國際貨代物流業的應有作用,把其作為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一項長期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基本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國際貨代物流業發展迅速。截至2011年底,在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的國際貨代企業已達2.7萬多家,從業人員超過200萬人。行業經營范圍日益拓展,新型業態不斷涌現,從最初的收發貨人代理到運輸合同的當事人再發展到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從改革開放前僅是外貿運輸的一項專營性業務發展成為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承載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綜合服務業,涌現了一批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際貨代物流企業。但總體來看,我國國際貨代物流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規模較小、服務功能分散、經營模式相對落后、專業服務能力較弱等問題,與全球貨物貿易運量大國的地位不相稱,影響行業發展的機制體制方面的一些問題還有待解決。
三、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貨代物流業作為現代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行業意識,通過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構建政策支撐體系,引導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不斷提升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四、基本原則
堅持管理改革和制度創新。破解行業發展難題,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和行業機制;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注重以企業為主體,發揮市場在行業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堅持分類指導,實行有序競爭,明確各自發展方向,實現中小貨代企業服務專業化、大中型貨代企業貨代物流化,真正做到“大”有實力,“小”有活力。
五、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國際貨代物流業要在轉變方式、提升質量的同時,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營業額年均增長12%左右。通過并購重組、扶優選強,打造若干個主營業務突出、經營模式先進、海外網絡健全、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國際物流企業。培育一批功能完善、設施完備、資源整合能力強的大中型物流商。推動形成一支品牌效應突出、業務優勢明顯的中小型專業貨代商隊伍。基本形成結構合理、業態多樣、服務優質、競爭有序的國際貨代物流市場。
六、主要任務
(一)完善行業管理制度。完善行業準入、備案委托、企業運行與退出機制、后續管理、提單責任保險等方面的規定。將企業備案工作委托給貨代行業組織辦理,充分發揮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以下簡稱貨代協會)及地方貨代行業組織的作用。
(二)引導行業“轉方式,促轉型”。對傳統的中小貨代企業,引導其從過多依靠代理人向獨立運輸服務商轉變,細分市場和產品,走專業化經營之路,向專業、精細、特色、創新方向發展;對大中型貨代物流企業,鼓勵其加大資產設施投入,拓寬經營范圍,完善優化網絡布局,拓展國內外業務,強化人才培養,通過內部資源整合和外部并購重組,做大規模,做強主業,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
(三)優化市場環境,關注中小企業發展。落實國務院有關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等各項政策,協商有關部門研究解決服務雷同、稅負重、競爭力弱等問題的辦法。依托保稅區、物流園區、商貿功能區等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做好專業服務、培訓人才、減負增效工作,實現信息共享、資源整合。
(四)鼓勵企業“走出去”。研究制定完整系統的促進貨代物流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擴大海外經營,加快網絡建設,鼓勵投資并購海外物流設施,引導相關企業整合資源,打造旗艦,躋身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
(五)創新經營模式,開拓新興市場。鼓勵企業參與服務外包、工程物流、保稅物流、國際采購等國際物流服務及多式聯運、物流金融等高端服務,提升行業利潤率和市場競爭力。鼓勵企業科技創新、開發新業態,支持企業引入經國際認證且成熟的運輸服務方式,扶持企業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前提下,開發潛力較大的非洲、中東、中亞、拉美、東盟、南太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市場。
(六)全面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加強規劃和引導,推動實體運營網絡與無形信息網絡的有機融合。鼓勵行業信息技術的研發和集成創新,加快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電子標簽及物聯網、云計算等高端信息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鼓勵企業與供應商、信息服務商加強合作,加強信息保障。
(七)夯實行業發展基礎。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制定行業標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傳貫徹力度。研究在完善企業業務備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行業統計制度,建立國內外行業信息采集發布、運行平臺。鼓勵行業組織進行資信評級,建立誠信檔案,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八)加強行業組織建設。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各地貨代行業組織,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服務、協調、自律作用,以加快能力建設為核心,從拓寬服務范圍、改進工作方式、提升人員素質、加大工作考核等方面,切實做好促進貨代行業組織改革和發展的各項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明確部門職能。商務主管部門是國際貨代物流業的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國際貨代物流業的組織領導,充實工作力量,創新工作思路,寓管理于服務之中,著力完善行業法規、規劃及政策,加強宏觀指導,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行業市場。
(二)實施人才戰略。鼓勵通過在職學習、脫產深造、外部競聘等多種形式,加強業務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素質;鼓勵企業加強校企合作,參與中高級職業院校國際貨代物流學科研發;探索建立國際貨代師職業認證資格制度,努力造就一批業務精、素質高、懂理論的國際貨代行業人才隊伍。
(三)健全工作機制。在繼續強化行業內定期協商機制的同時,加強與海關、質檢、外匯管理、交通運輸(含民航、郵政)、鐵路、工商、稅務、財政、工信、保監、銀監等部門的溝通,探索多部門聯合工作機制,協調解決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四)建立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商務主管部門指導貨代行業組織,探索建立國際貨代物流行業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就政策制訂、行業轉型升級、市場運行監測、重大項目實施等問題,加強溝通協調。
(五)加強理論研究。支持有關大專院校、專業研究咨詢機構開展對國際貨代物流理論和實務的創新研究,探討開展行業產學研結合的思路和做法。
(六)增進國際交流。加強與全球貨代物流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學習知名跨國物流商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鼓勵行業組織和企業增進與其他相關國際組織、國家(地區)的業務交流和理論探討。
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和國際貨代行業組織要根據本地區、本行業的具體情況,按照指導意見確定的目標、任務和相關原則,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規劃及政策措施,建立切實可行的工作機制,明確職責,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促進我國國際貨代物流業快速健康發展。
相關新聞
2024-07-05
2024-07-05
2024-07-05
2024-07-05
2024-07-05
2024-07-05